0931-8539889

政府單位網站建設标準《國(guó)務院辦公廳關于(yú)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(de)通知》

發布日期:2019-04-19點擊量:9417次

國(guó)務院辦公廳關于(yú)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(de)通知

國(guó)辦發〔2017〕47号

 
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(rén)民政府,國(guó)務院各部委、各直屬機構:

《政府網站發展指引》已經國(guó)務院同意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(guó)務院辦公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5月15日

(此件公開發布)

 

 

政府網站發展指引

 

爲(wéi / wèi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強政府網站建設管理,引領各級政府網站創新發展,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和(hé / huò)便民服務平台建設,提升政府網上(shàng)服務能力,按照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關于(yú)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(hé / huò)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結合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政府網站工作實際,制定本指引。

本指引所稱政府網站是(shì)指各級人(rén)民政府及其部門、派出(chū)機構和(hé / huò)承擔行政職能的(de)事業單位在(zài)互聯網上(shàng)開辦的(de),具備信息發布、解讀回應、辦事服務、互動交流等功能的(de)網站。

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可參照本指引制定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府網站管理辦法,規範網站域名,嚴格開辦流程,加強監管考核,推進資源集約,實現政府網站有序健康發展。

一(yī / yì /yí)、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

(一(yī / yì /yí))指導思想。

全面貫徹黨的(de)十八大(dà)和(hé / huò)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(yào / yāo)講話精神和(hé / huò)治國(guó)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,認真落實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決策部署,統籌推進“五位一(yī / yì /yí)體”總體布局和(hé / huò)協調推進“四個(gè)全面”戰略布局,牢固樹立和(hé / huò)貫徹落實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(de)發展理念,按照建設法治政府、創新政府、廉潔政府和(hé / huò)服務型政府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适應人(rén)民期待和(hé / huò)需求,打通信息壁壘,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,不(bù)斷提升政府網上(shàng)履職能力和(hé / huò)服務水平,以(yǐ)信息化推進國(guó)家治理體系和(hé / huò)治理能力現代化,讓億萬人(rén)民在(zài)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(shàng)有更多獲得感。

(二)發展目标。

适應互聯網發展變化,推進集約共享,持續開拓創新,到(dào)2020年,将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(de)政務公開平台、更加權威的(de)政策發布解讀和(hé / huò)輿論引導平台、更加及時(shí)的(de)回應關切和(hé / huò)便民服務平台,以(yǐ)中國(guó)政府網爲(wéi / wèi)龍頭、部門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各級政府網站爲(wéi / wèi)支撐,建設整體聯動、高效惠民的(de)網上(shàng)政府。

(三)基本原則。

1.分級分類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(hé / huò)公衆需求,科學劃定網站類别,分類指導,規範建設。統籌考慮各級各類政府網站功能定位,突出(chū)特色,明确建設模式和(hé / huò)發展方向。

2.問題導向。針對群衆反映強烈的(de)更新不(bù)及時(shí)、信息不(bù)準确、資源不(bù)共享、互動不(bù)回應、服務不(bù)實用等問題,完善體制機制,深化分工協作,加強政府網站内容建設。

3.利企便民。圍繞企業群衆需求,推進政務公開,優化政務服務,提升用戶體驗,提供可用、實用、易用的(de)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和(hé / huò)便民服務。

4.開放創新。堅持開放融合、創新驅動,充分利用大(dà)數據、雲計算、人(rén)工智能等技術,探索構建可靈活擴展的(de)網站架構,創新服務模式,打造智慧型政府網站。

5.集約節約。加強統籌規劃和(hé / huò)頂層設計,優化技術、資金、人(rén)員等要(yào / yāo)素配置,避免重複建設,以(yǐ)集中共享的(de)資源庫爲(wéi / wèi)基礎、安全可控的(de)雲平台爲(wéi / wèi)依托,打造協同聯動、規範高效的(de)政府網站集群。

二、職責分工

(一(yī / yì /yí))管理職責。

國(guó)務院辦公廳是(shì)全國(guó)政府網站的(de)主管單位,負責推進、指導、監督全國(guó)政府網站建設和(hé / huò)發展。各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、國(guó)務院各部門辦公廳(室)是(shì)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府網站的(de)主管單位,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的(de)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是(shì)本系統網站的(de)主管單位。主管單位負責對政府網站進行統籌規劃和(hé / huò)監督考核,做好開辦整合、安全管理、考核評價和(hé / huò)督查問責等管理工作。地(dì / de)市級和(hé / huò)縣級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(室)承擔本地(dì / de)區政府網站的(de)管理職責。

中央網信辦統籌協調全國(guó)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。中央編辦、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部、公安部是(shì)全國(guó)政府網站的(de)協同監管單位,共同做好網站标識管理、域名管理和(hé / huò)ICP備案、網絡安全等級保護、打擊網絡犯罪等工作。

(二)辦站職責。

1.政府網站的(de)主辦單位一(yī / yì /yí)般是(shì)政府辦公廳(室)或部門辦公廳(室),承擔網站的(de)建設規劃、組織保障、健康發展、安全管理等職責。主辦單位可指定辦公廳(室)内設機構或委托其他(tā)專門機構作爲(wéi / wèi)承辦單位,具體落實主辦單位的(de)相關要(yào / yāo)求,承擔網站技術平台建設維護、安全防護,以(yǐ)及展現設計、内容發布、審核檢查和(hé / huò)傳播推廣等日常運行保障工作。集約化網站平台的(de)職責劃分見本指引相關部分。

2.政府網站内容素材主要(yào / yāo)由産生可公開政務信息數據和(hé / huò)具有對外政務服務職能的(de)業務部門提供。相關業務部門要(yào / yāo)積極利用政府網站發布信息、提供服務,确保所提供信息内容權威、準确、及時(shí);建立保密審查機制,嚴禁涉密信息上(shàng)網,不(bù)得洩露個(gè)人(rén)隐私和(hé / huò)商業秘密;主動做好有關業務系統與政府網站的(de)對接。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對接入的(de)業務系統進行前端整合,統一(yī / yì /yí)展現。要(yào / yāo)根據業務部門的(de)需要(yào / yāo),靈活設置專欄專題,共同策劃開展線上(shàng)線下聯動的(de)專項活動,主動服務政府工作。

3.政府網站内容編輯要(yào / yāo)有專門人(rén)員負責。具體負責網站内容的(de)及時(shí)發布更新、數據資源的(de)統一(yī / yì /yí)管理、信息服務的(de)整合加工、互動訴求的(de)響應處理、展現形式的(de)優化創新等。做好信息内容的(de)策劃、采集、編制和(hé / huò)發布,加強值班審看,及時(shí)發現和(hé / huò)糾正錯漏信息,确保網站内容準确、服務實用好用。

4.政府網站技術運維要(yào / yāo)有專門人(rén)員負責。具體負責網站平台的(de)建設和(hé / huò)技術保障,做好軟硬件系統維護、功能升級、應用開發等工作。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(hé / huò)政策标準要(yào / yāo)求,開展檢測評估和(hé / huò)安全建設,并定期對網站進行安全檢查,及時(shí)消除隐患。不(bù)斷完善防攻擊、防篡改、防病毒等安全防護措施,加強日常巡檢和(hé / huò)監測,發現問題或出(chū)現突發情況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妥善處理,确保網站平台安全、穩定、高效運行。

三、開設與整合

(一(yī / yì /yí))網站開設。

政府網站分爲(wéi / wèi)政府門戶網站和(hé / huò)部門網站。縣級以(yǐ)上(shàng)各級人(rén)民政府及其部門原則上(shàng)一(yī / yì /yí)個(gè)單位最多開設一(yī / yì /yí)個(gè)網站。

1.分類開設。

政府門戶網站。縣級以(yǐ)上(shàng)各級人(rén)民政府、國(guó)務院部門要(yào / yāo)開設政府門戶網站。鄉鎮、街道(dào)原則上(shàng)不(bù)開設政府門戶網站,通過上(shàng)級政府門戶網站開展政務公開,提供政務服務。已有的(de)鄉鎮、街道(dào)網站要(yào / yāo)盡快将内容整合至上(shàng)級政府門戶網站。确有特殊需求的(de)鄉鎮、街道(dào),參照政府門戶網站開設流程提出(chū)申請獲批後,可保留或開設網站。

部門網站。省級、地(dì / de)市級政府部門,以(yǐ)及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部門設在(zài)地(dì / de)方的(de)縣處級以(yǐ)上(shàng)機構可根據需要(yào / yāo)開設本單位網站。

縣級政府部門原則上(shàng)不(bù)開設政府網站,通過縣級政府門戶網站開展政務公開,提供政務服務。已有的(de)縣級政府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盡快将内容整合至縣級政府門戶網站。确有特殊需求的(de)縣級政府部門,參照部門網站開設流程提出(chū)申請獲批後,可保留或開設網站。

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開展重大(dà)活動或專項工作時(shí),原則上(shàng)不(bù)單獨開設專項網站,可在(zài)政府門戶網站或部門網站開設專欄專題做好相關工作。已開設的(de)專項網站,隻涉及單個(gè)政府部門職責的(de),要(yào / yāo)盡快将内容整合至相關政府網站;涉及多個(gè)政府部門職責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将内容整合至政府門戶網站或牽頭部門網站。

2.開設流程。

(1)省級政府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務院部門拟開設門戶網站,報經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主要(yào / yāo)負責同志同意後,由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辦公廳(室)按流程辦理有關事宜,并報國(guó)務院辦公廳備案。地(dì / de)市級、縣級人(rén)民政府拟開設政府門戶網站,要(yào / yāo)經本級政府主要(yào / yāo)負責同志同意後,由本級政府辦公廳(室)向上(shàng)級政府辦公廳(室)提出(chū)申請,逐級審核,并報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批準。

省級、地(dì / de)市級人(rén)民政府部門拟開設部門網站,要(yào / yāo)經本部門主要(yào / yāo)負責同志同意後,向本級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(室)提出(chū)申請,逐級審核,并報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批準。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的(de)基層部門拟開設部門網站,要(yào / yāo)經本部門主要(yào / yāo)負責同志同意後,向上(shàng)級部門辦公廳(室)提出(chū)申請,逐級審核,并報國(guó)務院有關部門辦公廳(室)批準。

(2)政府網站主辦單位向編制部門提交加挂黨政機關網站标識申請,按流程注冊政府網站域名;向當地(dì / de)電信主管部門申請ICP備案;根據網絡系統安全管理的(de)相關要(yào / yāo)求向公安機關備案。

(3)政府網站主辦單位提交網站基本信息,經逐級審核并報國(guó)務院辦公廳獲取政府網站标識碼後,網站方可上(shàng)線運行。新開通政府門戶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上(shàng)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開通公告;新開通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開通公告。未通過安全檢測的(de)政府網站不(bù)得上(shàng)線運行。

3.名稱規範。

政府門戶網站和(hé / huò)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以(yǐ)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機構名稱命名。已有名稱不(bù)符合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,要(yào / yāo)盡快調整,或在(zài)已有名稱顯示區域加注規範名稱。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頭部标識區域顯著展示網站全稱。

4.域名規範。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使用以(yǐ).gov.cn爲(wéi / wèi)後綴的(de)英文域名和(hé / huò)符合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中文域名,不(bù)得使用其他(tā)後綴的(de)英文域名。中央人(rén)民政府門戶網站使用“www.gov.cn”域名,其他(tā)政府門戶網站使用“www.□□□.gov.cn”結構的(de)域名,其中□□□爲(wéi / wèi)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機構名稱拼音或英文對應的(de)字符串。如,北京市人(rén)民政府門戶網站域名爲(wéi / wèi)www.beijing.gov.cn,商務部門戶網站域名爲(wéi / wèi)www.mofcom.gov.cn。

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使用本級政府或上(shàng)級部門門戶網站的(de)下級域名,其結構應爲(wéi / wèi)“○○○.□□□.gov.cn”,其中○○○爲(wéi / wèi)本部門名稱拼音或英文對應的(de)字符串。如,保定市水利局網站域名爲(wéi / wèi)slj.bd.gov.cn。

政府網站不(bù)宜注冊多個(gè)域名,已有域名不(bù)符合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,要(yào / yāo)逐步注銷。如有多個(gè)符合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域名,應明确主域名。網站欄目和(hé / huò)内容頁的(de)網址原則上(shàng)使用“www.□□□.gov.cn/.../...”、“○○○.□□□.gov.cn/.../...”形式。新開設的(de)政府網站及欄目、内容頁域名要(yào / yāo)按照本指引要(yào / yāo)求設置,原有域名不(bù)符合本指引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要(yào / yāo)逐步調整規範。

5.徽标和(hé / huò)宣傳語。

徽标(Logo)是(shì)打造政府網站品牌形象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視覺要(yào / yāo)素。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可根據區域特色或部門特點設計網站徽标,徽标應特點鮮明、容易辨認、造型優美,便于(yú)記憶和(hé / huò)推廣。

政府網站一(yī / yì /yí)般不(bù)設置宣傳語。如确有需要(yào / yāo),可根據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的(de)發展理念和(hé / huò)目标等設計展示。

(二)網站整合。

政府門戶網站一(yī / yì /yí)般不(bù)得關停。網站改版升級應在(zài)确保正常運行的(de)情況下進行。

1.網站遷移。

政府網站因無力維護、主辦單位撤銷合并或按有關集約化要(yào / yāo)求需永久下線的(de),原有内容應做整合遷移。整合遷移由主辦單位提出(chū)申請,逐級審核,經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或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審批同意後,方可啓動。拟遷移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網站首頁顯著位置懸挂遷移公告信息,随後向管理部門注銷注冊标識、證書信息(如ICP備案編号、黨政機關網站标識、公安機關備案标識等)和(hé / huò)域名,向國(guó)務院辦公廳報告網站變更狀态。網站完成遷移後,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上(shàng)級政府網站或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公告,說(shuō)明原有内容去向。有關公告信息原則上(shàng)至少保留30天。

2.臨時(shí)下線。

政府網站由于(yú)整改等原因需要(yào / yāo)臨時(shí)下線的(de),由主辦單位提出(chū)申請,逐級審核,經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或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審批同意後,方可臨時(shí)下線,同時(shí)在(zài)本網站和(hé / huò)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公告。臨時(shí)下線每年不(bù)得超過1次,下線時(shí)間不(bù)得超過30天。

政府網站如遇不(bù)可抗因素導緻長時(shí)間斷電、斷網等情況,或因無法落實有關安全要(yào / yāo)求被責令緊急關停,相關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或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以(yǐ)書面形式向國(guó)務院辦公廳報備,不(bù)計入當年下線次數。

未按有關程序和(hé / huò)要(yào / yāo)求,自行下線政府網站或未按要(yào / yāo)求整改的(de),相關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或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要(yào / yāo)對網站的(de)主辦單位負責人(rén)嚴肅問責。

3.網頁歸檔。

網頁歸檔是(shì)對政府網站曆史網頁進行整理、存儲和(hé / huò)利用的(de)過程。政府網站遇整合遷移、改版等情況,要(yào / yāo)對有價值的(de)原網頁進行歸檔處理。歸檔後的(de)頁面要(yào / yāo)能正常訪問,并在(zài)顯著位置清晰注明“已歸檔”和(hé / huò)歸檔時(shí)間。

(三)變更備案。

因機構調整、網站改版等原因,政府網站主辦單位、負責人(rén)、聯系方式、網站域名、欄目的(de)主體結構或訪問地(dì / de)址等信息發生變更的(de),應及時(shí)向上(shàng)級主管單位備案并更新相關信息。網站域名發生變更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原網站發布公告。

四、網站功能

政府網站功能主要(yào / yāo)包括信息發布、解讀回應和(hé / huò)互動交流,政府門戶網站和(hé / huò)具有對外服務職能的(de)部門網站還要(yào / yāo)提供辦事服務功能。中國(guó)政府網要(yào / yāo)發揮好政務公開第一(yī / yì /yí)平台和(hé / huò)政務服務總門戶作用,構建開放式政府網站系統架構,省級政府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務院各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主動與中國(guó)政府網做好對接。

(一(yī / yì /yí))信息發布。

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要(yào / yāo)建立完善政府網站信息發布機制,及時(shí)準确發布政府重要(yào / yāo)會議、重要(yào / yāo)活動、重大(dà)決策信息。國(guó)務院文件在(zài)中國(guó)政府網公開發布後,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在(zài)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網站轉載,加大(dà)宣傳力度,抓好國(guó)務院文件的(de)貫徹落實。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對發布的(de)信息和(hé / huò)數據進行科學分類、及時(shí)更新,确保準确權威,便于(yú)公衆使用。對信息數據無力持續更新或維護的(de)欄目要(yào / yāo)進行優化調整。已發布的(de)靜态信息發生變化或調整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更新替換。政府網站使用地(dì / de)圖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采用測繪地(dì / de)信部門發布的(de)标準地(dì / de)圖或依法取得審圖号的(de)地(dì / de)圖。

1.概況信息。發布經濟、社會、曆史、地(dì / de)理、人(rén)文、行政區劃等介紹性信息。

2.機構職能。發布機構設置、主要(yào / yāo)職責和(hé / huò)聯系方式等信息。在(zài)同一(yī / yì /yí)網站發布多個(gè)機構職能信息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集中規範發布,統一(yī / yì /yí)展現形式。

3.負責人(rén)信息。發布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、本機構的(de)負責人(rén)信息,可包括姓名、照片、簡曆、主管或分管工作等,以(yǐ)及重要(yào / yāo)講話文稿。

4.文件資料。發布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出(chū)台的(de)法規、規章、應主動公開的(de)政府文件以(yǐ)及相關法律法規等,應提供準确的(de)分類和(hé / huò)搜索功能。如相關文件資料發生修改、廢止、失效等情況,應及時(shí)公開,并在(zài)已發布的(de)原文件上(shàng)作出(chū)明确标注。

5.政務動态。發布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務要(yào / yāo)聞、通知公告、工作動态等需要(yào / yāo)社會公衆廣泛知曉的(de)信息,轉載上(shàng)級政府網站、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信息。發布或轉載信息時(shí),應注明來(lái)源,确保内容準确無誤。對于(yú)重要(yào / yāo)信息,有條件的(de)要(yào / yāo)配發相關圖片視頻。

6.信息公開指南、目錄和(hé / huò)年報。發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(hé / huò)政府信息公開目錄,并及時(shí)更新。信息公開目錄要(yào / yāo)與網站文件資料庫、有關欄目内容關聯融合,可通過目錄檢索到(dào)具體信息,方便公衆查找。按要(yào / yāo)求發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。

7.數據發布。發布人(rén)口、自然資源、經濟、農業、工業、服務業、财政金融、民生保障等社會關注度高的(de)本地(dì / de)區本行業統計數據。加強與業務部門相關系統的(de)對接,通過數據接口等方式,動态更新相關數據,并做好與本級政府門戶網站、中國(guó)政府網等網站的(de)數據對接和(hé / huò)前端整合。要(yào / yāo)按照主題、地(dì / de)區、部門等維度對數據進行科學合理分類,并通過圖表圖解、地(dì / de)圖等可視化方式展現和(hé / huò)解讀。提供便捷的(de)數據查詢功能,可按數據項、時(shí)間周期等進行檢索,動态生成數據圖表,并提供下載功能。

8.數據開放。在(zài)依法做好安全保障和(hé / huò)隐私保護的(de)前提下,以(yǐ)機器可讀的(de)數據格式,通過政府網站集中規範向社會開放政府數據集,并持續更新,提供數據接口,方便公衆開發新的(de)應用。數據開放前要(yào / yāo)進行保密審查和(hé / huò)脫敏處理,對過期失效的(de)數據應及時(shí)清理更新或标注過期失效标識。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公開已在(zài)網站開放的(de)數據目錄,并注明各數據集浏覽量、下載量和(hé / huò)接口調用等情況。國(guó)家政府數據統一(yī / yì /yí)開放平台與中國(guó)政府網要(yào / yāo)做好數據對接和(hé / huò)前端整合,形成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數據開放入口。

(二)解讀回應。

1.政府網站發布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政策文件時(shí),應發布由文件制發部門、牽頭或起草部門提供的(de)解讀材料。通過發布各種形式的(de)解讀、評論、專訪,詳細介紹政策的(de)背景依據、目标任務、主要(yào / yāo)内容和(hé / huò)解決的(de)問題等。國(guó)務院文件公開發布時(shí),應在(zài)中國(guó)政府網同步發布文件新聞通稿和(hé / huò)配套政策解讀材料。

2.政府網站應根據拟發布的(de)政策文件和(hé / huò)解讀材料,會同業務部門制作便于(yú)公衆理解和(hé / huò)互聯網傳播的(de)解讀産品,從公衆生産生活實際需求出(chū)發,對政策文件及解讀材料進行梳理、分類、提煉、精簡,重新歸納組織,通過數字化、圖表圖解、音頻、視頻、動漫等形式予以(yǐ)展現。網站解讀産品須與文件内容相符,于(yú)文件上(shàng)網後及時(shí)發布。

3.政府網站應做好政策文件與解讀材料的(de)相互關聯,在(zài)政策文件頁面提供解讀材料頁面入口,在(zài)解讀材料頁面關聯政策文件有關内容。及時(shí)轉載對政策文件精神解讀到(dào)位的(de)媒體評論文章,形成傳播合力,增強政策的(de)傳播力、影響力。

4.對涉及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的(de)重大(dà)突發事件,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宣傳部門指導下,按程序及時(shí)發布由相關回應主體提供的(de)回應信息,公布客觀事實,并根據事件發展和(hé / huò)工作進展發布動态信息,表明政府态度。對社會公衆關注的(de)熱點問題,要(yào / yāo)邀請相關業務部門作出(chū)權威、正面的(de)回應,闡明政策,解疑釋惑。對涉及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的(de)網絡謠言,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發布相關部門辟謠信息。回應信息要(yào / yāo)主動向各類傳統媒體和(hé / huò)新媒體平台推送,擴大(dà)傳播範圍,增強互動效果。

(三)辦事服務。

1.各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、國(guó)務院有關部門要(yào / yāo)依托政府門戶網站,整合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務服務資源與數據,加快構建權威、便捷的(de)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。中國(guó)政府網是(shì)全國(guó)政務服務的(de)總門戶,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網上(shàng)政務服務平台要(yào / yāo)主動做好對接。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設置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辦事服務入口,發布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,集中提供在(zài)線服務。要(yào / yāo)編制網站在(zài)線服務資源清單,按主題、對象等維度,對服務事項進行科學分類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命名、合理展現。應标明每一(yī / yì /yí)服務事項網上(shàng)可辦理程度,能全程在(zài)線辦理的(de)要(yào / yāo)集中突出(chū)展現。對非政務服務事項要(yào / yāo)嚴格審核,謹慎提供,确保安全。

2.辦事服務功能要(yào / yāo)有機關聯文件資料庫、互動交流平台、答問知識庫中的(de)信息資源,在(zài)事項列表頁或辦事指南頁提供相關法律法規、政策文件、常見問題、咨詢投訴和(hé / huò)監督舉報入口等,實現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服務。省級政府、國(guó)務院部門網站建設的(de)文件資料庫、答問知識庫等信息服務資源應主動與中國(guó)政府網對接,形成互聯互通的(de)政務信息資源庫。

3.整合業務部門辦事服務系統前端功能,利用電子(zǐ)證照庫和(hé / huò)統一(yī / yì /yí)身份認證,綜合提供在(zài)線預約、在(zài)線申報、在(zài)線咨詢、在(zài)線查詢以(yǐ)及電子(zǐ)監察、公衆評價等功能,實現網站統一(yī / yì /yí)受理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記錄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反饋。

4.細化規範辦事指南,列明依據條件、流程時(shí)限、收費标準、注意事項、辦理機構、聯系方式等;明确需提交材料的(de)名稱、依據、格式、份數、簽名簽章等要(yào / yāo)求,并提供規範表格、填寫說(shuō)明和(hé / huò)示範文本,确保内容準确,并與線下保持一(yī / yì /yí)緻。

5.全程記錄企業群衆在(zài)線辦事過程,對查閱、預約、咨詢、申請、受理、反饋等關鍵數據進行彙總分析,爲(wéi / wèi)業務部門簡化優化服務流程、便捷企業群衆辦事提供參考。

(四)互動交流。

1.政府門戶網站要(yào / yāo)搭建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互動交流平台,根據工作需要(yào / yāo),實現留言評論、在(zài)線訪談、征集調查、咨詢投訴和(hé / huò)即時(shí)通訊等功能,爲(wéi / wèi)聽取民意、了(le/liǎo)解民願、彙聚民智、回應民聲提供平台支撐。部門網站開設互動交流欄目盡量使用政府門戶網站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互動交流平台。互動交流欄目應标明開設宗旨、目的(de)和(hé / huò)使用方式等。

2.信息發布、解讀回應和(hé / huò)辦事服務類欄目要(yào / yāo)通過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互動交流平台提供留言評論等功能,實現數據彙聚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處理。

3.政府網站開設互動交流欄目,要(yào / yāo)加強審核把關和(hé / huò)組織保障,确保網民有序參與,提高業務部門互動頻率、增強互動效果。建立網民意見建議的(de)審看、處理和(hé / huò)反饋等機制,做到(dào)件件有落實、事事有回音,更好聽民意、彙民智。地(dì / de)方和(hé / huò)部門網站對中國(guó)政府網轉辦的(de)網民意見建議,要(yào / yāo)認真研究辦理、及時(shí)反饋。

4.對收集到(dào)的(de)意見建議要(yào / yāo)認真研判,起草的(de)輿情信息要(yào / yāo)客觀真實反映群衆心聲和(hé / huò)關切重點,有參考價值的(de)政策建議要(yào / yāo)按程序轉送業務部門研究辦理,提出(chū)答複意見。有關單位提供的(de)回複内容出(chū)現敷衍推诿、答非所問等情況的(de),要(yào / yāo)予以(yǐ)退回并積極溝通,督促相關單位重新回複。

5.做好意見建議受理反饋情況的(de)公開工作,列清受理日期、答複日期、答複部門、答複内容以(yǐ)及有關統計數據等。開展專項意見建議征集活動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網站上(shàng)公布采用情況。以(yǐ)電子(zǐ)郵箱形式接受網民意見建議的(de),要(yào / yāo)每日查看郵箱信件,及時(shí)辦理并公開信件辦理情況。

6.定期整理網民咨詢及答複内容,按照主題、關注度等進行分類彙總和(hé / huò)結構化處理,編制形成知識庫,實行動态更新。在(zài)網民提出(chū)類似咨詢時(shí),推送可供參考的(de)答複口徑。

五、集約共享

集約化是(shì)解決政府網站“信息孤島”、“數據煙囪”等問題的(de)有效途徑。要(yào / yāo)通過統一(yī / yì /yí)标準體系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技術平台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安全防護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運維監管,集中管理信息數據,集中提供内容服務,實現政府網站資源優化融合、平台整合安全、數據互認共享、管理統籌規範、服務便捷高效。

(一(yī / yì /yí))按職責推進集約化。

1.各省(區、市)要(yào / yāo)建設本地(dì / de)區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。副省級城市、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級市或直轄市所轄的(de)區(縣)經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批準後,可建設本地(dì / de)區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,并與省級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和(hé / huò)協同聯動。

國(guó)務院部門要(yào / yāo)建設本部門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,内設機構不(bù)得單獨建設網站技術平台。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的(de)國(guó)務院部門原則上(shàng)要(yào / yāo)建設本系統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,可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國(guó)務院部門和(hé / huò)省級垂直管理部門兩級平台。

各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負責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府網站集約化工作的(de)統籌推進、組織協調和(hé / huò)考核管理,要(yào / yāo)指定專門機構研究集約化平台的(de)建設需求、技術路線、系統架構、部署策略、運維機制、安全防護體系等。

2.省級政府部門網站要(yào / yāo)部署在(zài)省級平台。地(dì / de)市級和(hé / huò)縣級政府門戶網站、地(dì / de)市級政府部門網站、實行雙重管理部門的(de)網站,要(yào / yāo)部署在(zài)省級平台或經批準建設的(de)地(dì / de)市級平台。

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部門的(de)網站,按照國(guó)務院有關部門要(yào / yāo)求部署在(zài)相應平台。已開設的(de)國(guó)務院部門内設機構網站要(yào / yāo)集約至國(guó)務院部門集約化平台。

其他(tā)經批準開設的(de)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部署在(zài)對應的(de)省部級平台或經批準建設的(de)地(dì / de)市級平台。

3.集約化平台的(de)管理部門和(hé / huò)平台上(shàng)政府網站的(de)主辦、承辦單位要(yào / yāo)結合實際情況協商确定各自職責。原則上(shàng),各政府網站主辦、承辦單位負責本網站的(de)欄目策劃、内容保障等工作,并自行安排有關經費。集約化平台的(de)管理部門要(yào / yāo)做好技術支撐和(hé / huò)安全保障工作。如已建設的(de)集約化平台無法滿足有關政府網站個(gè)性化需求,集約化平台的(de)管理部門應與各主辦、承辦單位溝通協商,積極配合并及時(shí)響應。

4.在(zài)國(guó)務院部門集約化平台上(shàng)部署的(de)基層部門網站,應按照基層部門網站對應的(de)主管單位要(yào / yāo)求做好信息内容保障工作。集約化平台的(de)管理部門要(yào / yāo)積極響應基層部門網站開設整合、欄目定制等需求。

(二)平台功能和(hé / huò)安全防護。

1.集約化平台要(yào / yāo)向平台上(shàng)的(de)政府網站提供以(yǐ)下功能:站點管理、欄目管理、資源管理、權限管理;内容發布、領導信箱、征集調查、在(zài)線訪談;站内搜索、評價監督;用戶注冊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身份認證;個(gè)性定制、内容推送、運維監控、統計分析、安全防護等。同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具備與政務公開、政務服務、電子(zǐ)證照庫等系統和(hé / huò)數據庫對接融合的(de)擴展性。可使用CDN(内容分發網絡)等技術,提升訪問請求的(de)處理效率和(hé / huò)響應速度。

2.集約化平台要(yào / yāo)充分利用雲計算、大(dà)數據等相關技術,滿足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、本系統政府網站的(de)建設需求,可依托符合安全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第三方雲平台開展建設。要(yào / yāo)加強對集約化平台的(de)日常管理和(hé / huò)考核監督,确保安全穩定運行。

(三)共享共用信息資源。

1.構建分類科學、集中規範、共享共用的(de)全平台統一(yī / yì /yí)信息資源庫,按照“先入庫,後使用”原則,對來(lái)自平台上(shàng)各政府網站的(de)信息資源統一(yī / yì /yí)管理,實現統一(yī / yì /yí)分類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元數據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數據格式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調用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監管。

2.基于(yú)信息資源庫、電子(zǐ)證照庫和(hé / huò)統一(yī / yì /yí)身份認證系統,從用戶需求出(chū)發,推動全平台跨網站、跨系統、跨層級的(de)資源相互調用和(hé / huò)信息共享互認。

3.鄉鎮、街道(dào)和(hé / huò)縣級政府部門的(de)信息、服務和(hé / huò)互動資源原則上(shàng)要(yào / yāo)無縫融入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各相關欄目,由縣級政府門戶網站統一(yī / yì /yí)展現,實現信息、服務和(hé / huò)互動資源的(de)集中與共享。省級、地(dì / de)市級政府部門網站集約至統一(yī / yì /yí)平台後,信息資源要(yào / yāo)納入統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信息資源庫共享管理,同時(shí)可按部門網站形式展現,保留相對獨立的(de)頁面和(hé / huò)欄目。實行全系統垂直管理部門的(de)網站,信息資源原則上(shàng)由國(guó)務院有關部門統一(yī / yì /yí)管理。

六、創新發展

(一(yī / yì /yí))個(gè)性化服務。

以(yǐ)用戶爲(wéi / wèi)中心,打造個(gè)人(rén)和(hé / huò)企業專屬主頁,提供個(gè)性化、便捷化、智能化服務,實現“千人(rén)千網”,爲(wéi / wèi)個(gè)人(rén)和(hé / huò)企業“記錄一(yī / yì /yí)生,管理一(yī / yì /yí)生,服務一(yī / yì /yí)生”。根據用戶群體特點和(hé / huò)需求,提供多語言服務。圍繞殘疾人(rén)、老年人(rén)等特殊群體獲取網站信息的(de)需求,不(bù)斷提升信息無障礙水平。

優化政府網站搜索功能,提供錯别字自動糾正、關鍵詞推薦、拼音轉化搜索和(hé / huò)通俗語言搜索等功能。根據用戶真實需求調整搜索結果排序,提供多維度分類展現,聚合相關信息和(hé / huò)服務,實現“搜索即服務”。

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等相關技術,自動解答用戶咨詢,不(bù)能答複或答複無法滿足需求的(de)可轉至人(rén)工服務。利用語音、圖像、指紋識别等技術,鑒别用戶身份,提供快捷注冊、登錄、支付等功能。

(二)開放式架構。

構建開放式政府網站系統框架,在(zài)滿足基本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支撐融合新技術、加載新應用、擴展新功能,随技術發展變化持續升級,實現平滑擴充和(hé / huò)靈活擴展。

開放網上(shàng)政務服務接口,引入社會力量,積極利用第三方平台,開展預約查詢、證照寄送以(yǐ)及在(zài)線支付等服務,創新服務模式,讓公衆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(de)在(zài)線服務。

建立完善公衆參與辦網機制,鼓勵引導群衆分享用網體驗,開展監督評議,探索網站内容衆創,形成共同辦網的(de)新局面。

(三)大(dà)數據支撐。

對網站用戶的(de)基本屬性、曆史訪問頁面内容和(hé / huò)時(shí)間、搜索關鍵詞等行爲(wéi / wèi)信息進行大(dà)數據分析,研判用戶的(de)潛在(zài)需求,結合用戶定制信息,主動爲(wéi / wèi)用戶推送關聯度高、時(shí)效性強的(de)信息或服務。

研究分析網站各欄目更新、浏覽、轉載、評價以(yǐ)及服務使用等情況,對有關業務部門貫徹落實決策部署,開展信息發布、解讀回應、辦事服務、互動交流等方面工作情況進行客觀量化評價,爲(wéi / wèi)改進工作提供建議,爲(wéi / wèi)科學決策提供參考。

(四)多渠道(dào)拓展。

适應互聯網發展變化和(hé / huò)公衆使用習慣,推進政府網站向移動終端、自助終端、熱線電話、政務新媒體等多渠道(dào)延伸,爲(wéi / wèi)企業和(hé / huò)群衆提供多樣便捷的(de)信息獲取和(hé / huò)辦事渠道(dào)。提高政務新媒體内容發布質量,可對來(lái)自政府網站的(de)政務信息進行再加工和(hé / huò)再創作,通過數字化、圖表圖解、音頻視頻等公衆喜聞樂見的(de)形式發布。開展響應式設計,自動匹配适應多種終端。建立健全人(rén)工在(zài)線服務機制,融合已有的(de)服務熱線資源,完善知識庫,及時(shí)響應網民訴求,解答網民疑惑。加強與網絡媒體、電視廣播、報刊雜志等的(de)合作,通過公共搜索、社交網絡等公衆常用的(de)平台和(hé / huò)渠道(dào),多渠道(dào)傳播政府網站的(de)聲音。開展線上(shàng)線下協同聯動的(de)推廣活動,提高政府網站的(de)用戶粘性、公衆認知度和(hé / huò)社會影響力。

七、安全防護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根據網絡安全法等要(yào / yāo)求,貫徹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,采取必要(yào / yāo)措施,對攻擊、侵入和(hé / huò)破壞政府網站的(de)行爲(wéi / wèi)以(yǐ)及影響政府網站正常運行的(de)意外事故進行防範,确保網站穩定、可靠、安全運行。在(zài)網信、公安等部門的(de)指導下,加強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技術能力建設。網站安全與網站開設要(yào / yāo)同步規劃、同步建設、同步實施。

(一(yī / yì /yí))技術防護。

1.政府網站服務器不(bù)得放在(zài)境外,禁止使用境外機構提供的(de)物理服務器和(hé / huò)虛拟主機。優先采購通過安全審查的(de)網絡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。使用的(de)關鍵設備和(hé / huò)安全專用産品要(yào / yāo)通過安全認證和(hé / huò)安全檢測。被列爲(wéi / wèi)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(de)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嚴格執行等級保護制度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實行重點保護,不(bù)得使用未通過安全審查的(de)網絡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。按照要(yào / yāo)求定期對政府網站開展安全檢測評估。

2.部署必要(yào / yāo)的(de)安全防護設備,應對病毒感染、惡意攻擊、網頁篡改和(hé / huò)漏洞利用等風險,保障網站安全運行。操作系統、數據庫和(hé / huò)中間件等軟件要(yào / yāo)遵循最小安裝原則,僅安裝應用必需的(de)服務和(hé / huò)組件,并及時(shí)安裝安全補丁程序。部署的(de)設備和(hé / huò)軟件要(yào / yāo)具備與網站訪問需求相匹配的(de)性能。劃分網絡安全區域,嚴格設置訪問控制策略,建立安全訪問路徑。

3.前台發布頁面和(hé / huò)後台管理系統應分别部署在(zài)不(bù)同的(de)主機環境中,并設置嚴格的(de)訪問控制策略,防止後台管理系統暴露在(zài)互聯網中。要(yào / yāo)對應用軟件的(de)代碼進行安全分析和(hé / huò)測試,識别并及時(shí)處理可能存在(zài)的(de)惡意代碼。對重要(yào / yāo)數據、敏感數據進行分類管理,做好加密存儲和(hé / huò)傳輸。加強後台發布終端的(de)安全管理,定期開展安全檢查,防止終端成爲(wéi / wèi)後台管理系統的(de)風險入口。

4.加強用戶管理,根據用戶類别設置不(bù)同安全強度的(de)鑒别機制。禁止使用系統默認或匿名賬戶,根據實際需要(yào / yāo)創建必須的(de)管理用戶。要(yào / yāo)采用兩種或兩種以(yǐ)上(shàng)組合的(de)鑒别技術,确定管理用戶身份。嚴格設定訪問和(hé / huò)操作權限,實現系統管理、内容編輯、内容審核等用戶的(de)權限分離。要(yào / yāo)對管理用戶的(de)操作行爲(wéi / wèi)進行記錄。加強網站平台的(de)用戶數據安全防護工作。

5.使用符合國(guó)家密碼管理政策和(hé / huò)标準規範的(de)密碼算法和(hé / huò)産品,逐步建立基于(yú)密碼的(de)網絡信任、安全支撐和(hé / huò)運行監管機制。

6.在(zài)網站建設中,應采用可信計算、雲計算、大(dà)數據等技術,利用集約化手段,開展網站群建設,減少互聯網出(chū)口,實現網站的(de)統一(yī / yì /yí)管理、統一(yī / yì /yí)防護,提高網站綜合防護能力。

(二)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。

1.建立安全監測預警機制,實時(shí)監測網站的(de)硬件環境、軟件環境、應用系統、網站數據等運行狀态以(yǐ)及網站挂馬、内容篡改等攻擊情況,并對異常情況進行報警和(hé / huò)處置。定期對網站應用程序、操作系統及數據庫、管理終端進行全面掃描,發現潛在(zài)安全風險并及時(shí)處置。留存網站運行日志不(bù)少于(yú)六個(gè)月。密切關注網信、電信主管等部門發布的(de)系統漏洞、計算機病毒、網絡攻擊、網絡侵入等預警和(hé / huò)通報信息,并及時(shí)響應。

2.建立應急響應機制,制定應急預案并向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府網站主管單位和(hé / huò)網絡安全應急主管部門備案,明确應急處置流程,開展應急演練,提高對網絡攻擊、病毒入侵、系統故障等風險的(de)應急處置能力。發生安全事件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立即啓動應急預案及時(shí)處置,并按照規定向有關管理部門報告。

3.及時(shí)處置假冒政府網站。假冒政府網站是(shì)指以(yǐ)虛假政府機構名義、冒用政府或部門名義開辦的(de),以(yǐ)及利用與政府網站相同或相似的(de)标識(名稱、域名、徽标等)、内容及功能誤導公衆的(de)非法網站。對監測發現或網民舉報的(de)假冒政府網站,經核實後,相關省(區、市)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或國(guó)務院部門辦公廳(室)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商請網信部門處理。網信部門協調電信主管、公安等部門積極配合,及時(shí)對假冒政府網站的(de)域名解析和(hé / huò)互聯網接入服務進行處置。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對假冒政府網站開辦者等人(rén)員依法予以(yǐ)打擊處理。

(三)管理要(yào / yāo)求。

1.明确政府網站安全責任人(rén),落實安全保護責任。強化安全培訓,定期對相關人(rén)員進行安全教育、技術培訓和(hé / huò)技能考核,提高安全意識和(hé / huò)防範水平。對因工作失職導緻安全事故的(de)進行責任追究。被列爲(wéi / wèi)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(de)政府網站,應對關鍵崗位人(rén)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。

2.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(hé / huò)政策标準要(yào / yāo)求,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(hé / huò)操作規程,做好網站安全定級、備案、檢測評估、整改和(hé / huò)檢查工作,提高網站防篡改、防病毒、防攻擊、防癱瘓、防劫持、防洩密能力。

3.建立政府網站信息數據安全保護制度,收集、使用用戶信息數據應當遵循合法、正當、必要(yào / yāo)的(de)原則。政府網站對存儲的(de)信息數據要(yào / yāo)嚴格管理,通過磁盤陣列、網頁加速服務等方式定期、全面備份網站數據,提升容災備份能力;利用對稱、非對稱的(de)加密技術,對網站數據進行雙重加密;通過設置專用加密通道(dào),嚴格控制數據訪問權限,确保安全,防止數據洩露、毀損、丢失。

八、機制保障

(一(yī / yì /yí))監管機制。

1.常态化監管。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要(yào / yāo)至少每季度對本地(dì / de)區、本部門政府網站信息内容開展一(yī / yì /yí)次巡查抽檢,抽查比例不(bù)得低于(yú)30%,每次抽查結束後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在(zài)門戶網站公開檢查情況。對問題嚴重的(de)要(yào / yāo)進行通報并約談有關責任人(rén)。安排專人(rén)每天及時(shí)處理網民糾錯意見,在(zài)1個(gè)工作日内轉有關網站主辦單位處理,在(zài)3個(gè)工作日内答複網民。除反映情況不(bù)屬實等特殊情況外,所有留言辦理情況均要(yào / yāo)公開。定期組織對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和(hé / huò)技術防護措施進行檢查。編制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,每年1月31日前向社會公開。

2.考核評價。制定政府網站考評辦法,把考評結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,列入重點督查事項。完善獎懲問責機制,對考評優秀的(de)網站,要(yào / yāo)推廣先進經驗,并給予相關單位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員表揚和(hé / huò)獎勵。對存在(zài)問題較多的(de)網站,要(yào / yāo)通報相關主管、主辦單位和(hé / huò)有關負責人(rén)。對因網站出(chū)現問題造成嚴重後果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對分管領導和(hé / huò)有關責任人(rén)進行嚴肅問責。可采用第三方評估、專業機構評定、社情民意調查等多種方式,客觀、公正、多角度地(dì / de)評價工作效果。

3.人(rén)員培訓。将政府網站工作納入幹部教育培訓體系,定期組織開展培訓,把提升網上(shàng)履職能力作爲(wéi / wèi)培訓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内容,不(bù)斷提高機關工作人(rén)員知網、懂網、用網的(de)意識和(hé / huò)水平。加強專業人(rén)才培養,建設一(yī / yì /yí)支具備信息采集、選題策劃、編輯加工、大(dà)數據分析和(hé / huò)安全保障等綜合能力,熟悉政務工作和(hé / huò)互聯網傳播規律,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和(hé / huò)工作擔當的(de)專業化隊伍。積極開展試點示範,樹立标杆典型,建立交流平台,加強業務研讨,分享經驗做法,共同提高管網、建網、辦網的(de)能力。

(二)運維機制。

1.專人(rén)負責制度。指定專人(rén)對政府網站信息内容和(hé / huò)安全運行負總責。明确欄目責任人(rén),負責欄目的(de)選題策劃、信息編發和(hé / huò)内容質量等。嚴格審校流程,确保信息内容與業務部門提供的(de)原稿一(yī / yì /yí)緻,發現原稿有問題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溝通。轉載使用其他(tā)非政府網站信息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加強内容審核和(hé / huò)保密審查。

2.值班讀網制度。建立24小時(shí)值班制度,及時(shí)處理突發事件,編輯、審核和(hé / huò)發布相關稿件。設立質量管理崗位,加強日常監測,通過機器掃描、人(rén)工檢查等方法,對政府網站的(de)整體運行情況、鏈接可用情況、欄目更新情況、信息内容質量等進行日常巡檢,每日浏覽網站内容,特别要(yào / yāo)認真審看新發布的(de)稿件信息,及時(shí)發現問題、糾正錯漏并做好記錄。

3.資源管理機制。網站欄目主編根據權限從信息資源庫調取資源,配置完善欄目。資源庫管理團隊要(yào / yāo)做好入庫資源的(de)管理,詳細記錄資源使用情況,并進行挖掘分析,提出(chū)欄目優化和(hé / huò)新應用開發的(de)建議。

4.預算及項目管理制度。統籌考慮并科學核定内容保障和(hé / huò)運行維護經費需要(yào / yāo),把政府網站經費足額納入部門預算,制定經費管理辦法并加強管理。建立項目管理制度,規範做好項目立項、招投标和(hé / huò)驗收等工作,管理好項目需求、進度、質量和(hé / huò)文檔等。規範和(hé / huò)加強采購管理,嚴格遵守政府采購制度規定和(hé / huò)流程規範,凡屬于(yú)政府采購範圍的(de),必須按照國(guó)家法律法規執行,做到(dào)“應采盡采”。對外包的(de)業務和(hé / huò)事項,嚴格審查服務單位的(de)業務能力、資質和(hé / huò)管理制度,細化明确外包服務的(de)人(rén)員、内容、質量和(hé / huò)工作信息保護等要(yào / yāo)求,确保人(rén)員到(dào)位、服務到(dào)位、安全到(dào)位。

5.年報制度。要(yào / yāo)編制政府網站年度工作報表,内容主要(yào / yāo)包括年度信息發布總數和(hé / huò)各欄目發布數、用戶總訪問量、服務事項數和(hé / huò)受理量、網民留言辦理情況,以(yǐ)及平台建設、開設專題、新媒體傳播、創新發展和(hé / huò)機制保障等情況,确保數據真實、準确、完整,于(yú)每年1月31日前向社會公開。

(三)溝通協調。

1.國(guó)務院辦公廳建立與中央宣傳部、中央網信辦、中央編辦、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部、公安部的(de)協同工作機制,縣級以(yǐ)上(shàng)地(dì / de)方人(rén)民政府辦公廳(室)建立與本級宣傳、網信、編制、電信主管和(hé / huò)公安部門的(de)協同機制,做好政府網站重大(dà)事項溝通交流、信息共享公示和(hé / huò)問題處置等工作。

2.各地(dì / de)區、各部門辦公廳(室)要(yào / yāo)與宣傳、網信部門建立政務輿情回應協同機制,及時(shí)通過政府網站、新聞媒體和(hé / huò)網絡媒體等發布回應信息,并同步向政務微博、微信等政務新媒體推送,擴大(dà)權威信息傳播範圍。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建立與新聞宣傳部門及主要(yào / yāo)媒體的(de)溝通協調機制,共同做好政策解讀、熱點回應和(hé / huò)網站傳播等工作。

(四)協同聯動。

1.建立政府網站間協同聯動機制,暢通溝通渠道(dào)。對上(shàng)級政府網站和(hé / huò)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政策信息,應在(zài)12小時(shí)内轉載;需上(shàng)級政府網站或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信息,應及時(shí)報送并協商發布,共同打造整體聯動、同步發聲的(de)政府網站體系。

2.國(guó)務院通過中國(guó)政府網、國(guó)務院客戶端發布的(de)對全局工作有指導意義、需要(yào / yāo)社會廣泛知曉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政策信息,國(guó)務院各部門網站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各級政府網站及其政務新媒體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充分轉載;涉及某個(gè)行業或地(dì / de)區的(de)政策信息,有關部門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網站應及時(shí)轉載。

3.鼓勵國(guó)務院各部門和(hé / huò)省級政府入駐國(guó)務院客戶端,及時(shí)發布國(guó)務院重要(yào / yāo)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等,并提供辦事服務。

 

附件:網頁設計規範

 

附件

 

網頁設計規範

 

一(yī / yì /yí)、展現布局

(一(yī / yì /yí))展現。

1.政府網站應簡潔明了(le/liǎo),清新大(dà)氣,保持統一(yī / yì /yí)風格,符合萬維網聯盟(W3C)的(de)相關标準規範要(yào / yāo)求。

2.政府網站應确定1種主色調,合理搭配輔色調,總色調不(bù)宜超過3種。使用符合用戶習慣的(de)标準字體和(hé / huò)字号,同一(yī / yì /yí)類别的(de)欄目和(hé / huò)信息使用同一(yī / yì /yí)模闆,統一(yī / yì /yí)字體、字号、行間距和(hé / huò)布局等。

3.按照适配常用分辨率的(de)規格設計頁面,首頁不(bù)宜過長。在(zài)主流計算機配置和(hé / huò)當地(dì / de)平均網速條件下,頁面加載時(shí)長不(bù)宜超過3秒。

4.對主流類别及常用版本浏覽器具有較好的(de)兼容性,頁面保持整齊不(bù)變形,不(bù)出(chū)現文字錯行、表格錯位、功能和(hé / huò)控件不(bù)可用等情況。

5.網站内容要(yào / yāo)清晰顯示發布時(shí)間,時(shí)間格式爲(wéi / wèi)YYYY—MM—DD HH∶MM。文章頁需标明信息來(lái)源,具備轉載分享功能。

6.頁面中的(de)圖片和(hé / huò)視頻應匹配信息内容,确保加載速度,避免出(chū)現圖片不(bù)顯示、視頻無法播放等情況。避免使用可能存在(zài)潛在(zài)版權糾紛或争議的(de)圖片和(hé / huò)視頻。

(二)布局。

1.政府網站頁面布局要(yào / yāo)科學合理、層次分明、重點突出(chū),一(yī / yì /yí)般分爲(wéi / wèi)頭部标識區、中部内容區和(hé / huò)底部功能區。

2.頭部标識區要(yào / yāo)醒目展示網站名稱,可根據實際情況展示中英文域名、徽标(Logo)以(yǐ)及多語言版、搜索等入口,有多個(gè)域名的(de)顯示主域名。

3.中部内容區要(yào / yāo)遵循“從左到(dào)右、從上(shàng)到(dào)下”的(de)閱讀習慣,科學合理設置布局架構。

4.底部功能區至少要(yào / yāo)列明黨政機關網站标識、“我爲(wéi / wèi)政府網站找錯”監督舉報平台入口、網站标識碼、網站主辦單位及聯系方式、ICP備案編号、公安機關備案标識和(hé / huò)站點地(dì / de)圖等内容。

5.政府網站各頁面的(de)頭部标識區和(hé / huò)底部功能區原則上(shàng)要(yào / yāo)與首頁保持一(yī / yì /yí)緻。

(三)欄目。

1.欄目是(shì)相對獨立的(de)内容單元,通常爲(wéi / wèi)一(yī / yì /yí)組信息或功能的(de)組合,按照信息類别、特定主題等維度進行編排并集中展現。

2.欄目設置要(yào / yāo)科學合理,充分體現政府工作職能,避免開設與履職行爲(wéi / wèi)、公衆需求相關度不(bù)高的(de)欄目。政府門戶網站和(hé / huò)部門網站應設置機構職能、負責人(rén)信息、政策文件、解讀回應、工作動态、互動交流類欄目。

3.欄目名稱應準确直觀、不(bù)宜過長,能夠清晰體現欄目内容或功能。

4.欄目内容較多時(shí),可設置子(zǐ)欄目。欄目頁要(yào / yāo)優先展現最新更新的(de)信息内容。

5.做好各欄目的(de)内容更新、訪問統計和(hé / huò)日常核查,對無法保障、訪問量低的(de)欄目進行優化調整或關停并轉。杜絕出(chū)現空白欄目,暫不(bù)能正常保障的(de)欄目不(bù)得在(zài)頁面顯示,不(bù)得以(yǐ)“正在(zài)建設中”、“正在(zài)改版中”、“正在(zài)升級中”等理由保留空白欄目。

(四)頻道(dào)。

頻道(dào)是(shì)圍繞特定主題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欄目或内容的(de)組合,一(yī / yì /yí)般設置在(zài)中部内容區頂部,在(zài)各頁面統一(yī / yì /yí)展示,爲(wéi / wèi)公衆便捷使用提供導航。重要(yào / yāo)的(de)單個(gè)欄目也(yě)可以(yǐ)作爲(wéi / wèi)頻道(dào)。頻道(dào)設置要(yào / yāo)清晰合理,突出(chū)重點。頻道(dào)不(bù)宜過多,一(yī / yì /yí)般以(yǐ)5—8個(gè)爲(wéi / wèi)宜。

(五)專題。

1.專題是(shì)圍繞專項工作開設的(de)特定欄目,集中展現有關工作内容。一(yī / yì /yí)般具有主題性、階段性和(hé / huò)時(shí)效性等特點。

2.專題一(yī / yì /yí)般以(yǐ)圖片标題等形式在(zài)首頁顯著位置設置鏈接入口。專題較多時(shí),要(yào / yāo)設置專門的(de)專題區。

3.專項工作結束時(shí),相關專題要(yào / yāo)從首頁顯著位置撤下并标注歸檔标識,集中保留至專題區,便于(yú)公衆查看使用。

4.專題的(de)頁面風格原則上(shàng)應與網站整體風格一(yī / yì /yí)緻,具體頁面展現可根據需要(yào / yāo)靈活設計。

二、地(dì / de)址鏈接

(一(yī / yì /yí))内部鏈接。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建立統一(yī / yì /yí)資源定位符(URL)設定規則,爲(wéi / wèi)本網站的(de)頁面、圖片、附件等生成唯一(yī / yì /yí)的(de)内部地(dì / de)址。内部地(dì / de)址應清晰有效,體現内容分類和(hé / huò)訪問路徑的(de)邏輯性,便于(yú)用戶識别。除網站遷移外,網站各類資源的(de)URL原則上(shàng)要(yào / yāo)保持不(bù)變,避免信息内容不(bù)可用。

(二)外部鏈接。

政府網站所使用的(de)其他(tā)網站域名或資源地(dì / de)址,稱爲(wéi / wèi)該網站的(de)外部鏈接。使用外部鏈接應經本網站主辦單位或承辦單位負責人(rén)審核。原則上(shàng)不(bù)得鏈接商業網站。

(三)鏈接管理。

政府網站應建立鏈接地(dì / de)址的(de)監測巡檢機制,确保所有鏈接有效可用,及時(shí)清除不(bù)可訪問的(de)鏈接地(dì / de)址,避免産生“錯鏈”、“斷鏈”。對于(yú)外部鏈接要(yào / yāo)嚴格審查發布流程,不(bù)得引用與所在(zài)頁面主題無關的(de)内容。嚴格對非政府網站鏈接的(de)管理,确需引用非政府網站資源鏈接的(de),要(yào / yāo)加強對相關頁面内容的(de)實時(shí)監測和(hé / huò)管理,杜絕因其内容不(bù)合法、不(bù)權威、不(bù)真實客觀、不(bù)準确實用等造成不(bù)良影響。打開非政府網站鏈接時(shí),應有提示信息。網站所有的(de)外部鏈接需在(zài)頁面上(shàng)顯示,避免出(chū)現“暗鏈”,造成安全隐患。

三、網頁标簽

網頁标簽是(shì)指網頁模版中對有關展現内容進行标記而(ér)設置的(de)标簽,通常包括網站标簽、欄目标簽、内容頁标簽等。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頁面源代碼“〈head〉…〈/head〉”中以(yǐ)meta标簽的(de)形式,對網站名稱、政府網站标識碼、欄目類别等關鍵要(yào / yāo)素進行标記,标簽值不(bù)能爲(wéi / wèi)空。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所有頁面中設置相關标簽。欄目頁要(yào / yāo)設置網站标簽和(hé / huò)欄目标簽。内容頁要(yào / yāo)在(zài)設置内容頁标簽的(de)同時(shí),設置網站标簽以(yǐ)及欄目标簽中的(de)“欄目名稱”和(hé / huò)“欄目類别”标簽。

(一(yī / yì /yí))網站标簽。

 

 

規範名稱

标簽名稱

是(shì)否多值

設置要(yào / yāo)求

賦值内容

網站名稱

SiteName

必選

政府網站的(de)規範名稱

網站域名

SiteDomain

是(shì)

必選

政府網站的(de)英文域名

政府網站标識碼

SiteIDCode

必選

政府網站合法身份的(de)标識

 

示例如下:

 

 

head

 …

meta name=SiteName” content=“中國(guó)政府網”〉

meta name=SiteDomaincontent=www.gov.cn”〉

meta name=SiteIDCode” content=bm01000001”〉

/head


 

(二)欄目标簽。

 

 

規範名稱

标簽名稱

是(shì)否多值

設置要(yào / yāo)求

賦值内容

欄目名稱

ColumnName

必選

政府網站具體欄目的(de)名稱

欄目描述

ColumnDescription

是(shì)

必選

反映欄目設置目的(de)、主要(yào / yāo)内容的(de)說(shuō)明

欄目關鍵詞

ColumnKeywords

是(shì)

必選

反映欄目内容特點的(de)詞語

欄目類别

ColumnType

是(shì)

必選

首頁

概況信息

機構職能

負責人(rén)信息

工作動态

政策文件

信息公開指南

信息公開目錄

信息公開年報

依申請公開

數據發布

數據開放

政策解讀

回應關切

辦事服務

咨詢投訴

征集調查

在(zài)線訪談

……

 

 

示例如下:

 

 

head

 …

meta name=SiteName” content=“中國(guó)政府網”〉

meta name=SiteDomaincontent=www.gov.cn”〉

meta name=SiteIDCode” content=bm01000001”〉

meta name=ColumnName” content=“政策”〉

meta name=ColumnDescription” content=“中國(guó)政府網政策欄目發布中央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政府制定的(de)法規,政策文件,中共中央有關文件,國(guó)務院公報,政府白皮書,政府信息公開,政策解讀等。提供法律法規和(hé / huò)已發布的(de)文件的(de)查詢功能”〉

meta name=ColumnKeywords” content=“國(guó)務院文件,行政法規,部門規章,中央文件,政府白皮書,國(guó)務院公報,政策專輯”〉

meta name=ColumnType” content=“政策文件”〉

 …

/head

 

 

(三)内容頁面标簽。

 

 

規範名稱

标簽名稱

是(shì)否多值

設置要(yào / yāo)求

賦值内容

标題

ArticleTitle

必選

具體内容信息的(de)标題

發布時(shí)間

PubDate

必選

内容信息的(de)發布時(shí)間,格式爲(wéi / wèi)YYYYMMDD HHMM

來(lái)源

ContentSource

必選

文章的(de)發布單位或轉載來(lái)源

關鍵詞

Keywords

可選

反映文章信息内容特點的(de)詞語

作者

Author

可選

文章的(de)作者或責任編輯

摘要(yào / yāo)

Description

可選

内容信息的(de)内容概要(yào / yāo)

圖片

Image

可選

正文中圖片URL

網址

Url

可選

文章的(de)URL地(dì / de)址

 

 

示例如下:

 

 

head

 …

meta name=SiteName” content=“中國(guó)政府網”〉

meta name=SiteDomaincontent=www.gov.cn”〉

meta name=SiteIDCode” content=bm01000001”〉

meta name=ColumnName” content=“要(yào / yāo)聞”〉

meta name=ColumnType” content=“工作動态”〉

meta name=ArticleTitle” content=“今天的(de)國(guó)務院常務會議定了(le/liǎo)這(zhè)3件大(dà)事”〉

meta name=PubDate” content=20170412 2137”〉

meta name=ContentSource” content=“中國(guó)政府網”〉

meta name=Keywords” content=“國(guó)務院常務會,醫療聯合體,中小學,幼兒園,安全風險防控,統計法”〉

meta name=Authorcontent=“陸茜”〉

meta name=Description” content=“部署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,部署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,通過《中華人(rén)民共和(hé / huò)國(guó)統計法實施條例(草案)》。412日的(de)國(guó)務院常務會定了(le/liǎo)這(zhè)3件大(dà)事,會上(shàng),李克強總理對這(zhè)些工作作出(chū)了(le/liǎo)哪些部署?”〉

meta name=Url

content=“www.gov.cn/xinwen/2017—04/12/content_5185257.htm”〉

 

 …

/head 


 

四、其他(tā)

政府網站要(yào / yāo)方便公衆浏覽使用,頁面内容要(yào / yāo)便于(yú)複制、保存和(hé / huò)打印。要(yào / yāo)最大(dà)限度減少用戶額外安裝組件、控件或插件;确需使用的(de),要(yào / yāo)便于(yú)在(zài)相關頁面獲取和(hé / huò)安裝。應用系統、附件、視頻等應有效可用,名稱要(yào / yāo)直觀準确。附件、視頻等格式應便于(yú)常用軟件打開,避免用戶額外安裝軟件。避免使用懸浮、閃爍等方式,确需使用懸浮框的(de)必須具備關閉功能。

政府網站嚴禁刊登商業廣告或鏈接商業廣告頁面。

政府網站主辦、承辦單位要(yào / yāo)根據用戶的(de)訪問和(hé / huò)使用情況,對網站展現進行常态化優化調整。

相關推薦